Tuesday, June 24, 2008

林風的文章:新紀元毫起轉向紅燈,東方日報

新紀元亮起「轉向」紅燈

2008年6月24日
作者 - 林風

近日新紀元學院爆發的風波,既不限于所謂「推動法治發展」而觸及人事任命權的修訂,亦非「莫泰熙背后主使」那么簡單和表面化,焦點在于「新紀元學院」在雪邦新校址發展中的定位和轉向,隨著不利于董總的合約爆光,以及14名系主任被「請」出理事會議室而展現在世人面前。

「推動法治發展」的管理規章,明顯欲改變10年已成的慣例,在一定程度上削減或取回院長的行政甚至某種決定權。或者說,過去「莫泰熙影子」揮之不去,理事會主席要「一手抓」,強以「法制」(非法治)來約束行政階層的權限,以利辦事。

數年前辭退董總行政主任莫泰熙,也許確有發生過「挾持」主席言論之嫌;惟此次14名系主任不受尊重出席會議(受邀出席,簽到),前主席胡萬鐸指為「莫泰熙背后主使」,未免過于低估14名高階主管分辨是非的能力,何況還沒出現人證與物證加以證明。

我們只能說,這是「莫泰熙影子」產生的「狂犬症」,一犬吠影,萬犬吠月。

考驗華教透明機制

重新執行人事任免權,有無損及推動和發展華教影子業應具備的「伙伴」、「同僚」關系(非僱傭關系)?有無傷害到新紀元創校「多元開放,成人成才」的理念?有需要經過相關單位溝通,協商而達致共識,息事寧人。

如果說,許許多多的規章都是為了新紀元未來發展所擬定,更需要公開化讓支持華教之士表達意見,以免日后引發更大、更嚴重的爭議,亦是「華教透明機制」所必須的考驗。

較早前「泄漏」雪邦新校地合約,經《東方日報》搶先報道,可以看出許多不利董總的條文(參見本月16日吳彥華寫的「新紀元學院發生了什么事?」一文),引起葉新田頗有微言,說明了董總的「透明機制」不再或變質。否則,為何不能將不利于董總的條件公開?讓社會有識之士以及全國華團鄉會明白真相,甚至增加合約的談判籌碼,化劣勢為優勢。

據所知,其中「雪邦工程合約」7.14條文規定:「不能在其他地方發展校園……」。這對于目前新紀元學院15年內的加影校園發展大計,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院長柯嘉遜提倡的「城市大學」理念,已有三個地點可供作不同科系發展。

華教事業「轉向」隱憂

柯氏欲在會上提出的「新紀元學院行政層對校園發展計劃之選擇的意見」,以「未列入議程」為由加以拒絕。很明顯的,以葉新田為首的理事會是以不屑的眼光對待這份文件,否則,應以「情」接納之留待下次會議再行討論,絕非硬繃繃以「理」(未列入議程)隨意打發了事,也凸顯「照章行事」的管理哲學,貫徹僱傭關系大于華教傳統的「伙伴」或「同僚」關係。「獨中校長不是人做的」的感嘆,會否是「院長不是人做的」另一章?

兩名法律顧問楊培根、劉錫通質疑董教總領導人如今在華教運動上是弄錯方向、迷失方向還是故意轉向?

這會讓人臆測,加上有跡象顯示,如「取回」人事任免權,加強「管理規章」,雪邦新校地合約談判的「隱秘性」,對于以加影校園為中心的分區擴展計劃「冷眼旁觀」,在在都有「轉向」或「轉型」發展的痕跡、走向。

在發展區域教育中心的驅使下,私人高等院校的發展一支獨秀,有者已躋身于挂牌公共公司之林。

民辦的新紀元學院,2001年獲得豐隆集團捐贈的100英畝土地,具有帶動地價飆升的一定作用,惟面對發展需要數千萬,有者估計上億令吉經費,誠為華社重大負擔。因此,不排除轉型為「企業化」的意圖。與此同時,讓人想起民族企業的控股公司如商聯控股、福聯控股近日出現「瘦田耕后有人爭」事件,聯想到「華教事業」走向轉型為教育企業的隱憂,窺見新紀元發展之路亮起了「紅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