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23, 2008

文章1

从新院人事风波谈华教“分工”与“制衡”
房怡谅 | 6月23日 8点20分
新纪元学院近日来闹出人事任命权的争议,行政部与理事会各执其理,好像都能自圆其说,而且最近董教总发出文告表示事情“告一段落”,在没有公开讨论与交流之下,彼此隔空骂战了一个星期后,其中一方“突然”宣布双方达成100%的共识,这样的结局其在让人纳闷。

以完善分工与制衡来解决矛盾

其实,新院此次发生的纷争就可以看出华教机构长久以来分工与制衡之间关系的瑕疵,在“华教是一家人”的结构下是没有所谓的“分工”与“制衡”的关系,大家是在一个相互尊重的基础下为华教工作的团队,但是今天因为彼此的办学理念有着巨大的差异与矛盾,而且每一步都牵引着华教运动的未来走向,这种事情能不能让少数占领导地位的内部高层来决定呢?

如果他们的决定是错误的、或是没有经过公开讨论的、或是独裁专制的、或是强行将14位办学前线的学术、行政主任逐驱出会议的,这样的集体决策是否有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必需回到华教的分工与制衡的民主关系来看事情。

“社会专才”董事遴选有瑕疵

首先,谈谈新院理事会成员的组成方式,理事会组成结构以董事会派出7名代表,新院行政部派出8名代表,另外还有6 名代表是由董事会聘请外部专才加入,这样的结构看似合理也能够相互制衡,基本上就是形成了三个集团相互组成了新院理事会,表面看起来院方代表比董事会多一人,但是这结构里还有另外6人(所谓社会专才)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这6人基本上必需是具备一定的学术专业和不受外力影响的人士才能够在当院方和董事部发生矛盾时扮演绝对的关键角色。

但是问题在于,操作遴选6名专业人士的权力不应该是由董事部委派,因为董事部所选出来的6名社会专才,很可能只有主席一人就决定了6位人选,这样这6人也很可能是一面倒向董事会的6人,这对新院行政部来说是很不公平的。今天新院行政部要跳出来告知社会,其实说明了新院理事会组成,内部就存在着遴选第三制衡势力的机制中出现了瑕疵。

独中工委遴选也面临同样问题

另外,新纪元学院院长柯嘉逊在媒体公开表示,没被委为下一届独中工委会委员,其中独中工委会委员组成方式也类似于新院理事会的组成方式,不具透明度。独中工委会委员的组成也是由董事会和董总行政秘书处,另外再聘请社会各专才三方势力组成独中工委会。

柯嘉逊说没被委为下一届委员,董事会便说没有人提名他,这里面便出现了遴选机制的问题,除了董事会与行政秘书处双方代表为当然委员,其它专才的名单是谁提名?是董事会?还是行政秘书处?是谁提呈最后的名单?又是谁有权力决定哪一些专才适合进入成为独中工委会的委员?独中校长和老师在独中工委会又扮演甚么样的角色?在这委员会的组成中,独中校长和教师可有推派委员的权力?

这些问题其实都一直存在这不透明的遴选机制里。如果依柯嘉逊在媒体上所言,曾在工委会里多次批评董总行政秘书处主任不珍惜行政部的学术人员一事看来,柯嘉逊是董事会和行政秘书处两边都不讨好的人,所以在遴选新一届名单内出局了。

上述两个理事会邻选制度的瑕疵,事实上是种下今天新纪元理事会矛盾的因素之一。分工与制衡中,第三势力的临选操作不应该是由行政部或董事部来提呈和决定人选,这样才能更客观的引进社会专才加入理事会,并且也更加的超然与独立,在董事部与行政部发生摩擦时,可以扮演关键重要的角色,而不会一面的倒向一方。华教在迎接未来的挑战中,需要更清楚的分工与相互制衡的民主制度,各单位严守本份并相互制衡,才不会因为人事的变动而造成纷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