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26, 2008

对华教最高机构——董总——“领导”的信心危机 / 黄祯玉

6月22日,董总主席、行政部首席行政主任双双缺席“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发展基金捐献人及董教总新纪元学院赞助人工作汇报与交流会”,同时该会议没有任何主持人以致现场发言情况混乱一片,这个现象不仅罕见,而且也让我们这些每年定时定候且毫无迟疑地交上赞助金的赞助人,不得不深深地质疑这个所谓的华教最高组织的领导人的工作责任感和对所有赞助人的公信力;他们既然视赞助人为无物、不重视赞助人汇报与交流会,我们也不得不重新思考,是否还应继续“毫不迟疑”地将我们的血汗钱交给这样的领导人。

董教总的领导人究竟何以成为领导人?根据什么来领导?世界上之所以有“马来西亚华教运动”以及在逆境中屹立不倒的独中教育,绝不是上天或政府的恩赐,而是数以百万计的华人对母语教育有强韧的信念和集体行动。华教运动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有群众的力量;董教总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民族母语教育支持者的存在;董教总之所以形成一个具领导地位的华教组织,是因为遍布全国、以复数形式存在的母语教育支持者,通过一种默认的“社会契约”赋予她(以及其领导者)领导的“权力”;董教总的业务之所以能够展开,是因为民族母语教育支持者对她表示信任,所以愿意通过各种方式——最直接的就是给予赞助金——给了她运行的资源。换句话说,董教总和董教总领导人的领导,奠基于母语教育“信众”的支持与信任。董教总自创会以来,她和其领导层对母语教育的立场和态度基本上不曾受到怀疑;她也向来不负众望,以鲜明的立场和态度,反抗执政集团不利于母语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因此,只要董教总在抗争母语教育这一条路上并没有偏离轨道,母语教育的“忠诚信众”基本上也还会继续给予她支持和信任。

然而,社会抗争与华校的教育发展原本就是华教事业一体的两面——如果仅仅抗争,华教组织也许只需要像国内许多其他非政府组织那样,只通过设立一个办事处就已足够,而不需要一千两百多所的华小、六十所独中、几所华社民办学院和广大的赞助人;华教运动也并不仅仅只有社会运动的特性,否则她可能也只需向其他社会运动一样,通过一个特定的日子,号召群众走上街头或向政府机关提呈备忘录、诉求或在媒体上发发文告与声明就已足矣。社会抗争的成果使华教具有了办学的有形或物质条件(法律地位、校园、校舍、师资、经费等等),学校教育持续而稳健的发展则是华教抗争运动合理性的依托——让政府与民众看到母语教育的有效性和适切性(无论是从学生身心的成长、国家多元文化的保护还是国家人才的培养这一角度来看)。学校教育发展与社会抗争运动的形式与内涵不同,它不仅不是短暂的群众行为,而且因为是影响数以万计学生身心和人格发展的大业,更要求负责人用负责、审慎和专业的态度对待。

此外,董教总和其领导人不能忽视的是,华教运动的忠诚支持者,绝不只有扮演董事或理事的出钱者,或通过贡献赞助金的普罗大众;支持华教的方式,也绝不只有出钱。华教体系既有华小、独中和华社民办学院,就意味着这个事业的支持者尚有校长、教师、讲师和来自各个专业领域的学术人员(以下统称“全职教育人员”),他们当中(特别是来自独中和新院的教师)有许多因认同民族母语教育或认同母语教育作为国家民主斗争的一部分而走到了一起,不仅通过贡献金钱(接受待遇相对要低的事实),也通过全职的方式贡献学识(至少大学本科学历)和心力,使华校持续的教育发展得以可能。董教总既作为由华小、独中和华社民办学院组合而成的华教事业的领导者,也意味着她必须为这些学校的持续发展负起领导的责任——即便不是像教育部对公办学校那样具有实质行政权力的领导,也应该是教育发展的专业咨询与协调。当社会抗争与教育发展无法同步甚至失衡、当董教总负责人无法给予学校教育发展方面的专业咨询或进行必要的沟通与协调时,同时又没有及时在教育发展方面加强组织和个人的专业领导素养与协调能力,或广纳教育专业人员的意见时,对董教总的领导产生信心危机、甚至离心的首先必然是学校里的这些全职教育人员。

以董总会员代表大会6月22日通过的9项议案(反对英文教授数理、检讨《2006-2010教育发展大蓝图》、增建华小、捍卫华小董事权问题、解决华小师资不足的问题、废除“全津”和“半津”学校的区分、承认华文独中统考文凭、尽速重开白小(原校)、批准新纪元和南方学院升格为大学)为例,无可否认,它们是当前华教运动抗争项目名单上的要务,应在重要会议和媒体上不断给予强调和提醒。然而,有两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第一,这些议案不也出现在和国内许多华社文教组织的大会或文告上?那么,董总作为一个“华教最高领导组织”,她对上述议案的处理(例如其深度与专业性)是不是应该有别于那些文教组织?她如何在上述议案的社会抗争与教育发展这两方面有别于那些文教组织以扮演其领导角色?更重要的是,第二,以上述议案的形式、内容和处理方式看来,董总对于学校教育发展问题的领导,远远不及她在社会抗争方面的表现。例如,关于白小(原校)重开的问题,除了不断呼吁政府重开白小、向社会不断强调白小重开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原校(若)重开其实还涉及现有在庙里上课的孩子们的学习与教育的问题,包括新校与原校的教育理念、课程和教学方法、办学措施如何延续或衔接、如何帮助原校孩子适应新的校园生活等等方面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的讨论未必要呈现在董总会员代表大会的议案上,但起码董总或教总的领导者要能对这些问题有责任意识、与白小(原校)校长教师进行专门与深入的思考,并形成一套说法或计划,在争取白小重开的同时,也能一并向社会展示,也借此让社会了解董教总对于华小教育的所持的教育理念和理想,或也能冲击现有华小教育所存在的种种非教育或反教育(如课程不合理、作业太多、书包太重、校长/教师至上等等)的问题。一所白小的教育发展问题尚且如此,六十所独中的教育发展规划更不用说了。

再以这次的新纪元学院风波为例,以董总主席为首的学院理事会,和以新院院长为首的全职教育人员,两方毫无疑问的都是“华教事业作为一种抗争运动”的认同与支持者;然而,若谈到学院教育发展的处理能力,很明显的,两方出现了极大的差距——前者至今对外的发言始终围绕在学院章程、人事征聘权、学院主管议事权等等技术问题,对于这一所华社民办学院的办学理念和目标、治校方针、未来科系的规划等等都没有一个周详和令人(至少是赞助人)信服的说法或计划,暴露出他们对于高等教育教育发展问题欠缺专业思考和策划的能力。如果他们能善用全职教育人员的专业学识以及全天候在学院工作的实际经验,加上他们对华教事业的热忱,两方力量的结合无疑是最理想的华教事业合作关系。遗憾的是,前者不仅没有看到自身的弱点,他们选择的应对方式——在技术问题上兜圈、缺席赞助人交流会、巡回各地汇报风波,而不是优先回到会议桌上与全职教育人员或招揽学术人员共商学院发展大计——除了让人感觉他们致力于巩固个人的领导权位之外,实在看不出他们解决与面对问题的专业性,也体现不出他们对所有赞助人应有的责任感和公信力。

总的来说,如果董总在华教抗争运动上已失了人心(本月23与24日《东方日报》《名家版》潘永强所著文章《人心散了,精神就不在》有精辟的见解),在学校(无论是华小、独中还是新纪元学院)教育发展的专业性又无法(或无能?)赶上学校的发展需要和取得全职教育人员的信服,如今,个别领导人的工作责任感和公信力又令人质疑,那么,董总和其所谓的领导者还将以什么和如何“领导”华教事业?

(24/6/2008)

Tuesday, June 24, 2008

華教運動分道揚鑣?東方日報社論

2008年6月24日
作者 - 黃金城

新紀元學院風波從雪邦新校園校地的「不平等條約」曝光以來,非但沒有如董教總教育中心文告所說的「告一段落」,反而越演越烈;華教運動出現兩股不同的力量,已是大勢所趨。

董總主席葉新田缺席週日的「新紀元學院贊助人工作匯報與交流會」,引起部分華教人士不滿,「挺葉」與「抨葉」兩派互相嗆聲,唯獨主角「失蹤」,使到週日的贊助人大會異常火爆。

華教運動本來就是一場社會運動。董教總作為領導社會運動的組織,本來就應該廣納五湖四海的賢士,匯聚不同派系、不同思想、不同背景的社會運動家,共同為華教工作,當中若有意見分歧,若能在良好機制協調下,可以擦出思想的火花;反之,則只有割席絕交、各行其是。

從胡萬鐸、林晃升到郭全強領導的董總,盡管面對國家機器的重重阻力,仍展現出充沛的社會動員力量;308政治海嘯過后,外部壓力驟減,內部矛盾激化,此消彼長的結果,也使到長期「存而不論、避而不談」的矛盾擺上檯面。

事實上,現有的董教總存有兩股不同的力量,一股以葉新田為首,並獲得各地董聯會支持;另一股則以華教運動的工作者為基礎,包括新紀元學院院長柯嘉遜、新院學術與行政人員、個別的校友會、華教的法律顧問楊培根、劉錫通、尊孔校長吳建成、前董總執行秘書兼評論人李萬千等。這兩股力量的意識型態沒有太嚴重的落差,但行事方法及工作文化則有明顯差距,尤其是學術行政人員的聘用方面,更是各持己見。

從過去的「不續聘莫泰熙事件」,雙方早已存有芥蒂;如今發展到新紀元人事問題與新校地風波,更是針鋒相對。事件的演變,己不是董總辦幾場「新校地匯報會」,或是發表多幾篇官樣「告一段落」的文告,或要求媒體「隱惡揚善」、或高呼「家醜不可外揚」的心情告白可以解決的。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機構,它必需外華社交代。

本報專欄作者潘永強昨日在《名家》版撰寫的〈人心散了,精神就不在〉一文,清晰的點出華教運動的幾個問題與矛盾,值得所有關心華教的人士細讀。尤其潘文指出華教運動「精神追求的喪失」,更是直指要害。

我們可以說,華教運動是以「民族主義」為旗號的一支社會運動,它以民族主義為召集動員力量,使到華文教育得以在馬來西亞長存發展;而且,參與華教運動的人士,不論是出資辦校的民族資本家,或是投身運動前線的教職人員,他們之間不僅是單純的「賓主關係」,而且還有一份「同志之愛」、「戰友之情」,雙方之間互相尊重、互相勉勵、共同進退。只有在這種「革命氛圍」下,才有可能抵擋國家機器的鎮壓與收編,對于個人在薪資福利方面的得失,才不會斤斤計較,華教事業才能繼續萬里長征。

我們很難想像,在沒有了「同志之愛、戰友之情」的華教運動是怎樣的一種運動。如果沒有同志戰友之誼,那么,新紀元學院或整個華教運動,就可能淪入「沒有主義」的陷阱中;沒有了精神價值,便只有墜入虛無的深淵,華教運動也難乎為繼。董事會與新院的教職行政人員,就完全以勞資雙方的利益為考量,華教運動屆時沒有所謂「正義至上」,就只有「錢在人間」──所有以營利為目的私立學院,就奉行這條邏輯,這恐怕不是華社支持華教運動的本意。

華教運動必需召喚精神價值,才能力挽狂瀾,找回民族資本家與華教工作者的同志之誼。若是完全以規章為訓,就只能培養「我會打好呢份工」式的公務員院長與學生,而不是追求精神價值的有機知識份子。這也不是華華社支持新紀元學院的本意。

目前的情勢,已經不能靠華團擺和頭酒式的方法,以達到「家和萬事興」的目的。華教運動需要理清方向,如果雙方不能磨合,最后只好分道揚鑣。但願分道揚鑣是「合久必分」,未來是「分久必合」,或是「殊途同歸」。

僅供參考 § 葉子兵法,東方日報

§
2008年6月23日
作者 - 楊善勇

那個風雨如晦的下午董教總法律顧問楊培根律師聯同劉錫通律師,由李書禎小姐陪同在隆雪華堂召開記者會;報道都說:楊律師激動不已,語氣哽咽,不能言語,良久情緒才能平和舒緩。

經年累月出入法庭,處變不驚的楊律師后來為自己的一時失控,向記者解釋:「今天對付的不是敵對的一方,對付的是我們自己人。我們感到痛心。」可是,葉新田出手對付新紀元的隊伍時,他可曾想到槍口瞄準的是多年出生入死的戰友?

楊律師說得再好不過:「當一些人在大是大非面前,沒有辦法跟你辯駁的時候,他們就用技術問題來搞你,來弄你團團轉,你一不小心就落入圈套,在那裡團團轉。」

事發以來,我們確實這樣跟著事變團團轉,可是,董總主席,where are you?把14位主任趕出理事會場,交由署理主席鄒壽漢為葉博士產品代言人。為何當初又發信邀請新紀元同事,緣由全部推給副院長莫順宗說明。

如果我們再問,為何把從1983年起一直擔任獨中工委會委員的柯嘉遜博士從工委會除名,按照葉子兵法的戰略,自然要請出張光明博士為本身的那些失誤挺身護法。

這樣也好,自己人不在氣氛凝重的現場,就不會語氣哽咽就不會不能言語,就不會情緒激動。著作等身,熟悉兵法的葉新田,這樣的應對風範,望之彌高讓人敬仰。

或許這就是所謂「亞洲企業管理的金科玉律」了。

對了,不是說新紀元院長不再續聘了。董總史上最有學問的葉新田既有三個博士學位:美國Kensigton University哲學博士(1991)、教育博士(2000)、澳洲Southern Cross University企管博士(1998);我看院長不如就由葉公兼任吧!

註:google搜尋不見Kensigton University,只有Kensington University。Kensington University在2003年10月29日為庭令解散之。

勿蓄意抹黑葉新田,東方日報

2008年6月24日
作者 - 一介書生

6月14日下午,董教總新紀元學院14位行政與學術主管聯署向傳媒發佈《新紀元14主管告社會大眾書》(下面簡稱《告社會大眾書》)。閱讀之余,感慨萬端。

《告社會大眾書》開篇道明目的,即對新紀元學院理事長葉新田在6月14日上午理事會議上,「要求所有向來都列席會議的行政與各學系系主任全體退席,不得與會」事,「向華社交待並說明事件的來龍去脈」。但這立意,與全文凸顯的幾項意旨並不相符。這些意旨包括:阻撓新紀元學院理事會執行與貫徹《新紀元學院管理規章》;發洩不滿董總沒續聘莫泰熙的積怨;蓄意抹黑新紀元學院理事長葉新田的人格。

而且14主管憂心忡忡的「新紀元學院人力資源徵聘小組」在當天理事會議通過成立了嗎?據隔日報載,該小組並沒有成立。如此,何以說理事長「完全推翻新院創校10年以來,由作為新院首席行政與學術首長的院長負責制的傳統」?

另外,14主管不獲列席理事會議,何以「意味著從此以后學院的行政與學術事務不再由學院的相關主管負責,而是受命與執行理事長與理事會的指示與吩咐」,更「嚴重破壞華教工作夥伴的和諧關係」?難道新紀元學院沒有為14主管制訂職責,學院理事會干預了14主管的角色扮演嗎?再看,新紀元學院理事會的組織成員包括了創校機構代表、校友代表、講師代表、學生代表、委任代表、正副院長,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少了14主管的列席會議,怎的「嚴重破壞華教工作夥伴的和諧關係」?

《告社會大眾書》第3點說葉新田迫使董總前首席行政主任莫泰熙離退,「同時造成董總與獨中工委會多位行政主任與學科秘書的相續離職,對獨中教育與教改工作的影響與負面作用,已為關注華教運動的各界人士所周知」。筆者並不以為然。首先,莫泰熙先生乃因約滿不續聘,照章離退。《告社會大眾書》見報后,莫先生即通過報章澄清「他並不是被葉新田迫使離退」。其次,14主管何以證明「董總與獨中工委會多位行政主任與學科秘書的相續離職」皆導因于莫先生的離退?

筆者由于工作關係,與董總有所接觸,發覺當前董總與獨中工委會各行政部門運作如常,不像傳言所說「課程局不再編輯新課本」,「考試局沒有人做工」,「師資培訓工作已停頓」。縱觀《告社會大眾書》,借題發揮,什而借捍衛「高等教育學府的學術獨立性與行政自主性」,以及維護「華教運動傳統」的話語霸權,凌駕一切之上。然則,學術工作「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和教育者「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精神,付之闕如!

林風的文章:新紀元毫起轉向紅燈,東方日報

新紀元亮起「轉向」紅燈

2008年6月24日
作者 - 林風

近日新紀元學院爆發的風波,既不限于所謂「推動法治發展」而觸及人事任命權的修訂,亦非「莫泰熙背后主使」那么簡單和表面化,焦點在于「新紀元學院」在雪邦新校址發展中的定位和轉向,隨著不利于董總的合約爆光,以及14名系主任被「請」出理事會議室而展現在世人面前。

「推動法治發展」的管理規章,明顯欲改變10年已成的慣例,在一定程度上削減或取回院長的行政甚至某種決定權。或者說,過去「莫泰熙影子」揮之不去,理事會主席要「一手抓」,強以「法制」(非法治)來約束行政階層的權限,以利辦事。

數年前辭退董總行政主任莫泰熙,也許確有發生過「挾持」主席言論之嫌;惟此次14名系主任不受尊重出席會議(受邀出席,簽到),前主席胡萬鐸指為「莫泰熙背后主使」,未免過于低估14名高階主管分辨是非的能力,何況還沒出現人證與物證加以證明。

我們只能說,這是「莫泰熙影子」產生的「狂犬症」,一犬吠影,萬犬吠月。

考驗華教透明機制

重新執行人事任免權,有無損及推動和發展華教影子業應具備的「伙伴」、「同僚」關系(非僱傭關系)?有無傷害到新紀元創校「多元開放,成人成才」的理念?有需要經過相關單位溝通,協商而達致共識,息事寧人。

如果說,許許多多的規章都是為了新紀元未來發展所擬定,更需要公開化讓支持華教之士表達意見,以免日后引發更大、更嚴重的爭議,亦是「華教透明機制」所必須的考驗。

較早前「泄漏」雪邦新校地合約,經《東方日報》搶先報道,可以看出許多不利董總的條文(參見本月16日吳彥華寫的「新紀元學院發生了什么事?」一文),引起葉新田頗有微言,說明了董總的「透明機制」不再或變質。否則,為何不能將不利于董總的條件公開?讓社會有識之士以及全國華團鄉會明白真相,甚至增加合約的談判籌碼,化劣勢為優勢。

據所知,其中「雪邦工程合約」7.14條文規定:「不能在其他地方發展校園……」。這對于目前新紀元學院15年內的加影校園發展大計,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院長柯嘉遜提倡的「城市大學」理念,已有三個地點可供作不同科系發展。

華教事業「轉向」隱憂

柯氏欲在會上提出的「新紀元學院行政層對校園發展計劃之選擇的意見」,以「未列入議程」為由加以拒絕。很明顯的,以葉新田為首的理事會是以不屑的眼光對待這份文件,否則,應以「情」接納之留待下次會議再行討論,絕非硬繃繃以「理」(未列入議程)隨意打發了事,也凸顯「照章行事」的管理哲學,貫徹僱傭關系大于華教傳統的「伙伴」或「同僚」關係。「獨中校長不是人做的」的感嘆,會否是「院長不是人做的」另一章?

兩名法律顧問楊培根、劉錫通質疑董教總領導人如今在華教運動上是弄錯方向、迷失方向還是故意轉向?

這會讓人臆測,加上有跡象顯示,如「取回」人事任免權,加強「管理規章」,雪邦新校地合約談判的「隱秘性」,對于以加影校園為中心的分區擴展計劃「冷眼旁觀」,在在都有「轉向」或「轉型」發展的痕跡、走向。

在發展區域教育中心的驅使下,私人高等院校的發展一支獨秀,有者已躋身于挂牌公共公司之林。

民辦的新紀元學院,2001年獲得豐隆集團捐贈的100英畝土地,具有帶動地價飆升的一定作用,惟面對發展需要數千萬,有者估計上億令吉經費,誠為華社重大負擔。因此,不排除轉型為「企業化」的意圖。與此同時,讓人想起民族企業的控股公司如商聯控股、福聯控股近日出現「瘦田耕后有人爭」事件,聯想到「華教事業」走向轉型為教育企業的隱憂,窺見新紀元發展之路亮起了「紅燈」。

潘永強的文章,東方日報

人心散了,精神就不在(上)

2008年6月23日
作者 - 潘永強

自2008年大選后國內政治出現新形勢之際,當下各股政治與社會力量都在醞釀盤整,緊密關注政局發展。然而,一度在華人政治上頗有影響力,具有民間龍頭地位的董總,卻表現得前后失據,既在選前不敢作為,又在選后無所作為,反而與自己創辦的新紀元學院陷于一場爭執之中。一葉知秋,董總的社會領航力出現嚴重危機,不能沉默忽視。

董總曾經是民間社會力的動力引擎,甚至對馬來西亞的民權運動也有倡導之功。然則,近年來董總上下卻是氣氛詭譎,組織疲軟,更日漸失去過去的議題領導和論述開創的能力,反而一再令自身陷于無什意義的人事與權力爭端,不禁使人惋惜歎息。近期圍繞于新紀元學院的爭議,只是一連串無謂爭議的最新一例,若現狀不變的話,可以保証絕非最后一宗。

凝聚人心的理想精神

董總主導的新紀元學院理事會,與院方行政/學術主管之間的角力,自公諸報端后,吹起連串波瀾,從各種議論看來,如今事件已超出單純只是一所私立學院的管理糾葛。它的本質絕非關于法令和規章的解釋問題,儘管有關人士會努力爭辯,但即使存在,也不過枝節而已。

它的關鍵也並非純屬董事理事與學院主管之間的職權分工問題,因為現代高等教育機構的運作,自有一套客觀存在的學術與專業規範,無法假裝不知或予以漠視,不能用辦獨中的心態來辦大學,這是常識。要解決職權「認知」上的矛盾,只要虛心誠意,看不出有任何困難。所以當初設立人力征聘小組之議,要由理事會主席面試學術人員,不單荒唐到極至,簡直就是鬧劇。

目下新紀元學院在發展上面臨的另一層焦慮,還涉及到我們的民間力量,是否有能力獨立辦好一所大學,這當然是一個嚴肅的叩問,實關係到吾人如何清醒把握現代大學理念的方向與原則。可是對新馬華社而言,這倒不是新生議題,當年在創建南洋大學時,以及獨大訴訟案的判詞中,大家就提早體會這種煎熬,如今只是歷史的重演而已。

面對新紀元學院這次的爭端,上述問題鋪開以后,都值得一一思索。然而,我們不應被種種旁枝末節干擾視線,而模糊了爭端的核心。電影《天下無賊》有一句對白:「人心散啦,隊伍就不好帶啊!」,很可以用來說明一些事實。

近些年來,華教運動就是人心散了,共識被破壞,董總領導中樞弱化與老化,由盛轉衰,而冰凍三日,非一日之寒。新紀元學院的風波,只不過再一次暴露近年董總內部領導與格局的江河日下,其次,則是多年來因矛盾鬥爭而衍生的各股人事與派系,亦不想錯過任何機會,把各種恩怨是非牽連進來,而令爭議更形複雜。為什么人心會渙散?有來自國家的擠壓,有來自組織的邏輯,但都及不上精神追求的喪失。

董總自七十年代崛起以后,有胡萬鐸的登高一呼(胡先生是有歷史地位的,沒有人會否定),再有林晃昇創業家般的毅力與智慧。當時的華教運動處境比今日險峻百倍,物質基礎欠缺,組織與制度粗陋,但是凝聚人心的卻是一股元氣,一種精神,一份情懷。董總的事業與社會動員成就,是用了一代人的青春努力建設的成果。不少董總的資深干部,如李萬千、莫泰熙、李華聯、柯嘉遜,是在自己最可貴的歲月投身隊伍,他們可能比現在一些董總常委、理事更早獻身這個運動,許多人還以低于市場的薪資堅持奮鬥。誠如楊培根律師所說,柯嘉遜等人不計個人得失,十年如一日,早就用實踐証明他們才是「為華教服務的中堅份子」。而支撐他們的工作,不一定是物質的回報,或是權
力的想像,而是心中的一股氣慨,以及理想精神的追求。

缺乏衝撞力的領導

在社會運動中,人心的凝聚需要有催化器,而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時代氣氛外,林晃昇發揮了一個「社運企業家」的泱泱大度角色。許多人是在林先生的感召與延攬下,集聚在這面義幟之下,這也培養起如今人們還感懷不己的「群策群力,普遍參與」之氣氛。很多建設和事業,就是在成員們一方面既能參與,又從中享受愉悅和成就中逐步完成的。人氣和精神,就是這么無價與寶貴。

既然如此,何以人心會潰散呢?這當然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得清楚。只是大家不應忘記,董總本來不是華團,而是一支社運力量。董總崛起的第一波參與者,以一股勇氣和想像力,開創了抗爭的可能性,証明只要有抗壓性,集体行動是可以迫使政治權威產生改變,這個路徑奠定了董總的基石。對于后繼的運動領導人而言,其優勢是除了有先行者留下的遺產,還有空間去檢視過去的運動經驗。

問題在于,后起的領導人在抗爭風險與成本上雖明顯減低了,可是也日益缺乏想像力和衝撞力,反而更加內向和保守。對國家的壓制,竟然比第一波的抗爭者更加驚懼。有一段時期,董總領導人還認真學習馬華公會的語言,言必稱「時代變了,爭取的方式也要變」,卻從未說明白究竟哪裡變了,或為什么要變,好像只要把話說得很玄就越莫測高深的樣子。

社會運動經常得仰賴「現狀可以改變」的精神,以資激勵。如果缺乏這種眾志可成城的精神,一旦遇到高壓持續,反而會導致運動領導人的挫折感,積極的參與沒有相應的回報,就產生難堪的結局。董總在訴求事件上棄械而逃,領導層跟著就浮現不如歸去的心情。精神洩了,人心就開始浮躁。


人心散了,精神就不在(下)

2008年6月24日
作者 - 潘永強

通常,運動團體隨外在變化,很少長期停留在亢奮和戰鬥狀態,若在面臨久攻不下或挫敗時,往往就進入低潮狀態。但是低潮期經常不會帶來變革和調整,反而是內部的路線和分歧迅速湧現的高峰期,諸如滋生矛盾、追究責任,甚至接受招安收編,都可能發生。據觀察,董總有一個時期,就是充滿無力感,以至失敗主義彌漫,在英文教數理課題上即為一例。

無論是莫泰熙事件或當下的新院風波,組織和官僚化問題會進一步惡化團体的衰竭與內鬥。如果是一個無什資源的小團体,散了就散了,或是重組,但對一個日益官僚化和肩負日常任務的機構組織而言,對外的無力則可能轉化為內部的本位主義或權力爭端。董總近年發生的組織困境,並沒有把理念說得清楚,而多是發生在干部老化、領導換班的交接期,對人多過對事,對內多過對外。當前的董總領導人,似乎不習慣扮演運動的整合者角色,反而像是共識的破壞者,確實使人錯愕。

人心散了,許多過去的模式和規範就一一被挑戰,所以現在董總對新院開始要「糾正」過去的工作習慣。厘清權責和法規,當然合理,但要看是在怎樣的動機與氛圍下提出,當法條要為權力服務時,它就是整人的工具,儘管可以包裝得很堂皇。

當人心散了之后,也很難再有感召力去爭取新血,此前董總培養的一群教改中層干部,也紛紛離去,未來必定面臨人事斷層。一旦類似糾葛無法解決,新院也肯定吸收不到優質人材,很難期待唯唯諾諾之輩會願意捍衛學術的自主與尊嚴。

儘快澄清指責

新紀元學院的主管們批評葉新田「獨斷獨行」,不尊重華教運動歷來上下一心,全体參與的珍貴傳統,「嚴重破壞華教工作夥伙的和諧關係」。對一個在任的董總主席作出如此尖銳的公開指責,在華教史上絕無僅有,所以新院主管們的文告,就其控訴之強烈與問題之嚴肅,要說這一紙聲明必將成為「歷史文獻」,也毫不誇張。新紀元主管們維護校園自主與權利不被侵襲,是開國內高等學府的風氣之先,只會增進學院風評,而無損害校譽之虞。

自文告發佈后,楊培根與劉錫通這兩位受社會尊重的華教工作者,馬上公開力挺,幾乎哽咽流淚,也說明新院主管的說法並非無的放矢、片面之詞。兩人不只痛批葉新田破壞華教運動優良傳統,楊氏也質疑這些做法「究竟是在維護華教,還是在嚴重打擊華教運動?」面對彼等的連串批判,實在容不得董總高層和葉新田的迴避閃躲,等閒視之。身為董總主席,面臨如此嚴肅指責,有必要儘快作出具說服力的澄清,否則如何繼續有效執行領導職務?

改造百年老店的奇異公司前總裁威爾許(Jack Welch)有一句名言:「人對了,事情就對了」。一個人放錯位置,一個運動人心散了,精神就不在,可見人對事的成敗是何等重要。

新纪元学院行政层对校园发展计划之选择的意见

经过新纪元学院全体行政主任的深入讨论,我们提出以下有关校园发展的几项建议或意见,提呈各位董事、理事们参考和讨论。

(一)有关雪邦工程合约

1.1 我们认为,雪邦工程合约的第7.14条文规定 “不能在其它地方发展校园” ,是完全
不能接受的条件。董教总不应被此条文限制。我们有权维持现有的校园发展,同时,在这15年内,我们应有保留其它扩展或发展校园的选择权,学院的发展重心不应全部放在雪邦校园上。

1.2 与此相关的是,我们也不同意合约附录B“施工进度表”与第7.01条文的规定。我们
还未升格为大学,课程的认证与招生的情况都非我们所能掌控。另外,每一期工程的每一项发展工程,有赖于社会群众的筹募。发展商在合约上清楚注明董教总必须完全负责有关计划的经费,我们无法认同这个工程施工进度表。

1.3 第4.02.2条文清楚说明,董教总必须承担所有的财务开销,包括在时效内兴建每一阶
段的基本设施。

1.4 针对终止合约事项,第9.02 (d) 条文说明“所有建在土地上的建筑物,若合约中途终
止,不论全部或部分完成,都完全归于发展商,且不须作出任何补偿。

(二)我们对雪邦发展计划的看法

2.1 根据我们的发展计划,我们有意在雪邦开办新科系如农业、理工与旅游,招生与经费
都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很担心这些科系的经费与招生的事务。

2.2 倘若无法获得大学的准证,我们只能开办文凭课程或2+1课程,招生肯定极为困难,因雪邦是个偏远且孤立的地区。期望行政人员迁到雪邦校园,或许不成问题;可是学术人员,尤其是兼职讲师和学生,若全部都要迁到雪邦,恐怕又是难题。据分析,拉曼大学最近迁校金宝,造成所有私立学院和大学的招生人数于2008年4月急速上升。

2.3 依据合约,每一期的雪邦工程至少耗资2000万元。我们预估若15年内发展5期的计划,共需耗费约1亿元,将使我们根本没有足够时间弥补每期的亏损。董教总领导层准备承担这个重任吗?









(三)行政层对学院校园发展的构想

从现代大学校园的规划与设计的案例来看,在西方国家中,超过90%大学校园是属于“城市校园”(City Campus)的概念,如London, Oxford, Cambridge, Manchester, Liverpool等大学。国内的HELP、SEDAYA与其它私立大学学院的发展,也朝向这个概念发展。

有鉴于此,我们初步提出新纪元学院或大学“城市校园”的规划方案如下:

1. 加影城市校园(Kajang City Campus)

从筹款与招生的角度思考,我们已经建设了新纪元学院的加影校园,同时继续发展加影其它校园,是个可行的建议。如果我们完全投入锁定雪邦校园发展,董教总可有具体处理加影校园的计划?我们现有的固定资产,如黑箱剧场、广播室、办公楼与课室等等,不同的空间设计与装修,该如何向华社交代?

我们计划将对新纪元目前的加影校园扩展为文学与社会科学院、商学与会计学院、影像与表演艺术学院和教育学院。

2.士毛月路(Jalan Semenyih)校园

目前,一位热心人士愿意捐赠6英亩的土地予新纪元学院,该地段位于士毛月路,即富丽华酒家对面的地段,距离加影校园仅2公里。对方表示愿意承担所有建筑工程的费用,我们设想该地段未来可以发展中医与健康保健学院。若此计划顺利落实,则更有可能成为我们下一期的发展计划。

3.其它可能的选择(Jalan Reko高速大道旁/雪兰莪福建会馆)

根据目前新纪元的发展趋势,可以考虑添购或租用新的店屋,作为校园的发展选择。我们建议目前Jalan Reko 高速大道旁的办公楼,可以发展为新纪元商学院。同时,我们可以与雪兰莪福建会馆洽谈借用他们的馆址共同发展中文系。再者,新纪元学院对面的幼儿园,仍然是最适合作为学前教育中心的理想地段。这些发展计划,都可以落实,只是我们准备何时发展,且资金是否已筹措足够。

4. 南方学院的校园

另外,尚有其它选择,例如新纪元学院与南方学院合并,南院已有现成的校园,我们认为华社一定会认同,展开筹款运动争取申办一所民办的大学。如此,董教总兴办大学的筹款运动的压力将可大大减轻。


新纪元学院行政层 呈
2008年6月14日

葉新田的學術倫理道---陳萬火撰,文章來自:獨立新聞在線,22/6/2008

今年六月底,董总主席又将改选,我提出对叶新田的不信任连任案。华文报贵为华社喉舌,应该要对这个课题进行这部份的追踪报道,让华社有知的义务。我不清楚叶先生如何在当年顺利选上华教堡垒的主席。今天,从学术伦理道德的角度,叶先生曾持有野鸡大学令人置疑的的两个博士学历,我们必须省思他是否有资格连任董总主席这一职?

叶先生的母校Kensington University已经被美国法院判定为不合法的“野鸡大学”,在网路上搜寻该大学相关资料,更可以发现其母校涉及许多学位买卖的纠纷并已被美国法院下令强制关闭。由于野鸡大学一事,佛罗里达州州议员Jennifer Carroll饱受争议;身为美国多个政府部门顾问一职的 Rene Drouin更是被大加批评讨伐。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此事中报道说,我们不要一个拥有假学历的人来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因此,叶先生有必要对外说明,他是如何在四年不到的时间,在此校考取两个南辕北辙科系的博士学位。这种现象,几乎在世界任一角落的学府是绝无仅有的。

在2006年,现任八打灵再也国会议员潘俭伟就以 Dubious PhD Faculty Members (令人怀疑的博士师资)为标题在知名的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布落格中指出:“除了在美国野鸡大学得到学位外,叶先生又在另一所知名度非常不高,并以距离离为专长的Southern Cross University取得了他的企管博士学位”。我们打开此间学校的远距离课程历史,可以发现它於1996年始创立远距离企管博士课程。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资料库显示,叶先生却仍同样的以无比罕见惊人的速度在两年后(1998)取得第三个博士学位。他是否也应对如何取得在的学位做说明呢?

身为马来西亚最高华教机构的董总主席和新纪元学院的董事,叶先生似乎热衷於收集博士学位。我们不排除他是对学识的热爱和追求。然而,叶先生有责任更有义务出来厘清,如何短时间取得三个博士的过程真相,以杜悠悠之口。不然,外界有不少人会有理由猜测,叶先生是以“非合理”的管道不当取得学位。

在高等学术机构,一般董事会不会插手主导学术和科研人员聘任,这是一般的通则。一所高等机构学术走向和人员任用,应以系和院的学术人员做最后的决议单位,而董事部的应在未发现新被聘任者有重大法律和人品问题下,於以尊重并认可系院决策。然而,叶先生很显然的,似乎想要打破专业治校的情况。他持有三个博士学位,但这似乎无法加深他瞭解学术自由的真义。理事会在人事聘任的强行直接介入系院人学术人员聘任决策,己实为最严重的干预学术自由;再者,叶先生的令人怀疑学术资格,颇有外行指导内行的行为。

无论如何,叶先生如今却持续领导马来西亚华教保垒,还传出插手干预新纪元的学术人事权,这些所引发的争端并製造马来西亚华教的动盪和分裂,以其身份而言,显见是不恰当的。因此,在考虑社会的观感和学术论理道德所造成的问题,叶先生应放弃参选连任董总主席以及新纪元理事之职。

以下为叶新田学历背景以及其真假纷纠的新闻报道:

1989 澳门东亚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一般学校)
1991年美国KensingtonUniversity哲学博士学位。(被美国法院判定不合法的野鸡大学)
1993 年美国KensingtonUniversit大学教育博士学位。(被美国法院判定不合法的野鸡大学)
1998 在考获澳洲SouthernCross University。(以极短时间内取得企管博士学位)

叶新田的学历背景
http://www.lib.nus.edu.sg/chz/chineseoverseas/oc_yxt.htm

Dubious PhD Faculty Members (令人怀疑的博士师资),内文有提到叶新田的名字:
http://educationmalaysia.blogspot.com/2006/11/dubious-phd-faculty-members.html

美国奥勒冈州政府调查之违法及不被认可之学校:
http://www.royaledu.net/News6.htm

美国五十所“野鸡大学”在夏威夷州败诉被关闭:
http://news.newstarnet.com/MainNews/NorthAmerica/2006_7_6_18_44_57_814.html

夏威夷州法院判决书
http://hawaii.gov/dcca/areas/ocp/udgi/lawsuits/kensington/kensington_u_dj.pdf

新纪元学院院方理事代表及行政和学术主管聯合文告2008年6月24日

针对董教总教育中心董事部发表声明,表示新纪元学院聘请部门主任或以上层级职员必须经由理事会和董事部批准,而柯嘉逊院长也100%支持,因此此事已告一段落,我们认为这项声明极具误导性,有刻意简化争议的核心问题之嫌,必须发表几点澄清。
柯院长掌校的新纪元学院正处于迈向大学发展的门坎。董理事会及华社必须共同关心关系新院升格为大学的两件大事:
1. 新院是否有一套发展成一所世界级民办大学的学术发展计划;
2. 新院未来的校园发展计划涉及长期的公众筹款,关系华社的公共利益,必须公开研议,透明处理。

我们呼吁新院董理事会与关心华文高等教育发展的各界人士,共同关注两项议题:

一、 重新评估雪邦校园计划是否可行,并公开研讨“城市校园”概念
柯院长要求将“雪邦新校地合约事宜”列入6月14日会议议程,叶理事长个人却决定不需要,并指示从会议文件中抽出行政层所提的意见书,可见事情还未告一段落。号称事件已告一段落后,现在又以董教总教育中心董事部的名义,发出另一份文告,指责柯院长过去八年来都支持雪邦校园计划,现在却公开反对,把院长说成是一个言行不一,出尔反尔的人。我们了解,雪邦校园合约前后有两个,第一个早在几年前就终止了,第二份合约草案出炉,合约内容远较第一份更苛刻。我们一致反对的是,叶新田理事长对第二份合约内容采取讳莫如深的处理方式,迄今没有将第二份合约草案提呈到董理事会议或工程顾问小组去讨论,使多数的董理事成员至今都没有看到合约内容。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我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刚成立五年的拉曼大学和其它16所私立大学,另有16所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s),加上近来快速变化的国内政治与经济环境,雪邦又位置偏远,八年前那种相对优势的高教发展环境变成今天激烈的生源与生存竞争,新院将面对更严峻的生源挑战与财务困难。我们主张,董理事会必要审慎评估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与差异,千万不要自我囿限在雪邦校地的原有思考。基于学术自主及校园自治的办学理念,我们坚持必要重新评估原有的雪邦校地的献议是否可行,同时仔细研究合约草案的条件,在董理事中理性讨论,让有关计划的重点内容透明化,并应广泛征询华社的意见。
我们要强调的是,由院方所提呈的替代方案――“城市校园”,应是可行方案之一,请叶理事长不要视而不见,避而不谈,更吁请董理事会要认真看待。

    二、落实本院大学校园自主与学术自由的办学理念,建议董理事会采纳国际知名大学的校长聘任制度,明确大学校长负责制的法制规章。
鉴于柯院长领导新纪元学院八年来,成倍增长的学生人数和科系,以及成功拓展多项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和成功开办两种硕士高级学位课程等等的学术成绩,并设立进修奬学金制度,营建本院的学术专业团队,促使多位学术与行政主管在国内外深造博士学位,我们有坚定的信心将新院打造成一所世界级的民办大学,完成华教最高学府的心愿。
我们在此要求,董理事会必须秉持公心,放弃对柯院长每年一聘的不合理作法,改以三年一聘,以表示对一位公共知识分子的尊重,俾使院长能有效执行校园规划和落实科系学术发展的系列计划。
基于本院十年的发展基础,欲将新院升格为大学,推展与落实未来的学术发展计划,必须按一般大学管理制度,贯彻大学校长负责制。按照高等教育的管理常规,聘请学校的行政与学术主管和教员是校长的职责,大学董事会并不负责这些事务,而是负责校长的遴选和关注大学的发展计划和筹款。
我们认为叶理事长“未经会议商讨就勒令行政及学术主任离席”,是不尊重主任和剥夺主任列席理事会的权利,叶理事长必须合理的交待。将事件扭曲成:“是院长叫十四位主任离开的”或“主任自行离席”,还指责我们不肯遵照规章行事等等,都不能撇清叶理事长没有给予我们基本尊重之嫌。我们认为主任列席理事会议并没有违背规章。现在董总及独中工委会各部门行政主任仍然列席各种会议,主任级职员列席会议是董教总任何层次的会议一向来的传统。我们对主任列席会议违反规章的指控,表示严正的抗议。
我们赞同董总署理主席兼理事会成员邹寿汉先生的谈话,表示一切事务可以进一步讨论和充分沟通。我们也欢迎到各州去做汇报的邀请。若要劳师耗费进行汇报工作,应不限于这起风波,更重要的是,对新院十年来的办学成绩,院长和各主管都很愿意随时跟各地华教同道报告,并针对上述两项大议题进行广泛交流。
我们认为,新院应该坚持“多元开放”和“包容性”的原则,正视我们的上述两项请求,并遵照华教运动传统,如同董总各层次的会议一向来都有行政主任列席,让所有新院行政和学术主任也列席理事会议,我们乐意准备随时给予学术与行政的专业咨询。


联署名单:
1.莫顺宗 (新纪元学院副院长兼注册处主任,理事会当然理事)
2.吴益婷(新纪元学院理事会理事,讲师代表)
3.伍燕翎(新纪元学院理事会理事,讲师代表)
4.郑嘉顺(新纪元学院理事会理事,学生代表)
5.戴小庆(新纪元学院理事会理事,学生代表)
6.詹缘端(新纪元学院学术处主任)
7.郑文泉 (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族群研究中心主任兼研究员)
8.梁健林(新纪元学院人事处主任)
9.沈丽燕(新纪元学院财务处主任)
10.梁胜义(新纪元学院招生处主任)
11.陈如湘 (新纪元学院辅导中心主任兼辅导与谘商心理学系系主任)
12.张济作(新纪元学院公关与学生事务处主任)
13.庄璐瑜(新纪元学院图书馆主任)
14.郑清同 (新纪元学院庶务处主任)
15.孔国梁 (新纪元学院电脑中心主任)
16.孔婉莹 (新纪元学院国际交流处主任)
17.赵苑冰 (新纪元学院推广教育中心主任)
18.张永庆(新纪元学院教育系系主任兼媒体研究系代主任)
19.胡月霞 (新纪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系主任)
20.雷金和 (新纪元学院商学系副主任)
21.萧英蓉 (新纪元学院美术与设计系系主任)
22.孙春美 (新纪元学院戏剧与影像系系主任)
23.林志高 (新纪元学院资讯工艺系副主任)
24.林玉珠 (新纪元学院英文部主任)

Monday, June 23, 2008

從新紀元風波看董總的「新作風」

從新紀元風波看董總的「新作風」

2008年6月23日
作者 - 王寬拓

日前,華教最高學府新紀元學院發生14位主任被勒令退席的風波,進而掀起新院學術人員任命權的爭議,讓華教內部的矛盾達到白熱化而公諸檯面。其實,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新院人事爭議並非偶然發生的事情,總不可能那么巧,遵循十年「共同決策」的華教傳統在6月14日突然說要「依規矩辦事」;十年來一直都是由院長自由任命學術人員的人事權,又突然在今天就要「依規矩」由理事會通過決定,這不是太奇怪了嗎?

這些爭議不是孤立存在的事件,它不是從真空蹦出來無端端地發生,這種「人事任命權」的爭議之所以會在今天爆發出來,它其實反映了行政部門對佔少數領導地位的某些高層專制作風的抗議。

違節約經費之推行

我們可以把時間拉回半年前的董總,就會發現這與去年底的「董總人事大地震」如同一轍,在董總的「新領導人,新作風」效應下,超過7位主任在幾個月內陸續呈辭,去年半年內超過30人離職。而離職者多為服務多年的資深主任及高級助理,對一個只有百多人的非營利機構而言,這難道是「正常現象」嗎?董總行政部14個部門裡,有超過一半的主任職缺閒置半年,沒有離開的主任一人身兼二、三個職,難道都找不到適合的主任人選嗎?獨中教改不是在進行當中嗎?離去的主任都是師資、課程、考試、技職、學生等與獨中教育息息相關的部門,獨中教改可以這樣置閒半年嗎?這樣的「新領導人,新作風」的「華教新理念」,是否值得我們更進一步關注?

上面所談的,都是如今存在董總行政部的現象,董總佔少數的部份領導高層一直強調華教的方向沒變質,但口說無憑,我們應該從董總目前實際發生的事件來看到底有沒有「變質」。

今年開學以來,董總在兩個假期裡都沒有供獨中老師培訓課程,獨中向來以辦學嚴謹、學術水準高、教師用心而聞名,如今在獨中教改還在推行當中,去年獨中人數又激增,難道教師的專業都不用進修提升?獨中辦學水準不需要維持?教改不用再繼續?

再從董總「新領導人」推行節約經費來看,這半年來獨中教改事務已停擺,師資培訓的進度已經明顯停頓,可是常委從去年的全國董事交流會在聯邦酒店到今年到熱浪島和金馬崙開會都不是在「節約經費」。

以去年在租用吉隆坡聯邦酒店舉辦全國董事交流會來說,到底花了多少華社捐款去租用場地?董總、新紀元那么多寬闊的空間不用,而要動用大批職員連續三天從加影一大早開車進市區,勞民傷財兼勞師動眾,相對于獨中的師資培訓,難導這些錢就是應該要花的嗎?

董總「新領導人」(也是新紀學院的主要理事)的「新作風」,牽引著全國華教以及獨中發展的方向。如果此次因新紀元事件而浮出檯面的「人事專制」問題不予正視以及公開討論解決,董總不但會與獨中漸行漸越,也將會與廣大的華社群眾脫鉤。

華教運動長期都接受廣大華社群眾的捐款所支撐下來,因此不管是新紀元未來的辦學方針,或是董總在推動全國獨中教育發展事務的定位,都應該公開進行公共討論。而不是由少數佔領導地位的高層內部協商決定,華教運動是群眾運動,因此其必需對華社負責的。

傅向红 谁要学术自主?——华教故事另一章

谁要学术自主?——华教故事另一章
傅向红 | 6月19日 傍晚6点51分
当华社看到新纪元学院行政、学术高层,与理事会发生严重矛盾的新闻时,心里有什么感受?愤怒?错愕?震撼?悲伤?难过?也可能是混合以上各种,五味杂陈。

在这种时候,总会有人跳出来高喊“华教属于华社,不是个别人资产”、“华教一家亲”等等,然后过没多久,又有类似的纷争发生。

这现象意味著什么呢?恐怕是反映出,大家对华教团体该如何民主化、现代化和专业化缺乏认识。道德口号的盛行,凸显大家缺乏现代化和专业化的管理观。

“一家亲”掩盖内部矛盾

这个“一家亲”道德口号,不仅是普遍华社对华教团体的期待,也是站在董教总前线的华教工作者自我约束的信念。它是过去几十年,华教工作者因为长年疲于应对国阵威权打压母语教育,无暇处理内部教育专业、行政与董事三方之间的张力,而培养出来回应内部差异及张力的惯用手法。

遇上渴望见到华教现代化、民主化的人提问,“从结构上看,教师与董事之间应该会有劳资冲突的张力,何以董总和教总会合为一体?两者联合,是否会伤害教育专业、学术自主?”时,站在不同岗位的老中青三代华教工作者都会不约而同回答你:“你这么问,似乎很想看到华教分化。董事和老师、董总和教总,都是一家亲。要团结一致,共同对付不合理的教育政策和政治敌人。”

鸟笼的专业和学术自主

就这样,道德取得了话语主导权,学术、行政和资本家三方之间张力如何取得良性制衡、如何建立相关机制的讨论,被一次又一次压抑了下来。专业自主、学术自由,也就这样成了鸟笼中的自主和自由。

现代化、专业化的学术管理,在同仇敌忾对抗外敌的口水中被淹没。国阵的强大、教育部的可恶,成了华教支持者拒绝自我反思、推迟进步、延后内部民主转型的借口。团结对外的前提下,华教工作者自身一再容忍,甚至姑息非学术专业对学术专业的干预。

我们不能否认,强大的政治外力在眼前,强调内部团结有其现实急迫性和重要性。但是团结不应该以牺牲教育专业和校园行政自主为代价。正视内部差异,掌握学术、学校行政和董事三方各自服务的不同信念和目标,才有可能建立良性制衡机制,让学术、行政和董事三个群体在充满动态互动、相互制衡的情况下,时时调整步伐向前迈进,共同面对外部威胁。

新院老师声音的缺席

由此观之,上周末爆发的新纪元学院行政、学术主管与理事会的对立,并非华教内部的少数特例,而是积累已久的普遍问题。此次事件爆发以来,可以看到“校园自治”和“学术自主”乃由新纪元学院行政主管和系主任口中喊出,本身就隐含着一个不利于学术发展的讯息:老师们何以缺席这场校园自治和学术自主的论战?身为教育的主体,“学术自主”难道不是对老师影响最深吗?到底老师们对“学术自主”有何看法?

国立大学有aku janji捆绑学术人员,再加上教研职位早已沦为为国阵酬佣朋党的私器,学术自主意识难以培养;私立院校财团利益至上,亦不利催生自觉、自主、自发的学术群体。那么华教体系下的民办学院呢?没有aku janji和财团利益的约束,民办学院的讲师何以亦缺席校园自治和学术自主的论战?老师们如何看待这次行政、学术主管与董理事之间的争论?

面对这现象,我们应该要思考,问题到底出在那里?因为那是“上级、高层”之间的斗争,所以老师不便发言?老师缺乏校园自治、学术自主的制度想象力,所以无能发言?不管是老师们不便、无能还是缺乏想象力,这被动与沉默的现象,对华教来说都不是好事。接著我们便应该问,是什么样的学术管理制度,让老师们都那么却懦、被动与沉默?是什么样的专业管理机制,使得老师们不便提出高等教育的理念、愿景,甚或可能是缺乏学术自治与自主的想象力?

民主不足,评估沦为个人斗争

针对这次冲突事件,杨泉博士6月16日接受《独立新闻在线》访问时如是回应:“国内外任何大学都由理事会管理,而理事会则由不同的专业人士组成,代表不同层次的观点;理事会拟定办学方针,而大学的运行则由校长负责,这个制度本身并无问题;而且院方和理事会对立并不奇怪,这是自然的组织现象。”

杨博士的谈话,点出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两个重点,提醒不同岗位的华教工作者必须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当下理事会成员是否具备教育/学术专业能力?其成员的比例,有没有反映出治理教育机构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第二,有何机制处理学院和理事会的对立,或者说学术专业群体、行政与董事之间的张力?

我们不能否认,一校的行政团队和学术团队的表现需要有适当的观察和评估制度,才能保持学校的行政效率和学术创造力。但由于华教内部民主化不足,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学术专业成员在相关议会的代表率过低,一些工作评估机制经常沦为部分华教领导人争权的工具,促进行政效率、提升学术创造力、维护学术自主,反而成为假改革的点缀品。

新院师生之间脆弱的校园自治

这么多年来,如果说新纪元学院有学术自主和校园自治的话,其基础也是极其脆弱的。看新纪元学院学生会创会会长刘镇东对学术自主、学生自治的坚持,在其学弟妹身上留下几许痕迹;看老师们在攸关学术自主、校园自治的讨论上被动和沉默;看部分领导层对自身权力缺乏自制,就可窥知一二。要摧毁自主与自治只在弹指之间,但是要建立它却非常不容易。自主与自治的信念如果没有制度化,也不过是泡沫而已。

如果华教及其支持者继续回避学术专业管理的问题,以“一家亲”、“团结”掩盖内部张力,恐怕只会拖延新纪元学院以及国内其他大大小小独中的现代化和民主化。308以后,强大的政治外力濒临崩溃,去除外部威胁后的华教,其内部问题恐怕只会更加突显。

到底是谁让学术自主变泡沫?华社应该张大眼睛辨认学术自主、校园自治的敌人,并更积极展开学术管理技术的讨论,使华教更符合学术发展的目标。



注:本文作者是WAMI委员,新院讲师。

文章1

从新院人事风波谈华教“分工”与“制衡”
房怡谅 | 6月23日 8点20分
新纪元学院近日来闹出人事任命权的争议,行政部与理事会各执其理,好像都能自圆其说,而且最近董教总发出文告表示事情“告一段落”,在没有公开讨论与交流之下,彼此隔空骂战了一个星期后,其中一方“突然”宣布双方达成100%的共识,这样的结局其在让人纳闷。

以完善分工与制衡来解决矛盾

其实,新院此次发生的纷争就可以看出华教机构长久以来分工与制衡之间关系的瑕疵,在“华教是一家人”的结构下是没有所谓的“分工”与“制衡”的关系,大家是在一个相互尊重的基础下为华教工作的团队,但是今天因为彼此的办学理念有着巨大的差异与矛盾,而且每一步都牵引着华教运动的未来走向,这种事情能不能让少数占领导地位的内部高层来决定呢?

如果他们的决定是错误的、或是没有经过公开讨论的、或是独裁专制的、或是强行将14位办学前线的学术、行政主任逐驱出会议的,这样的集体决策是否有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必需回到华教的分工与制衡的民主关系来看事情。

“社会专才”董事遴选有瑕疵

首先,谈谈新院理事会成员的组成方式,理事会组成结构以董事会派出7名代表,新院行政部派出8名代表,另外还有6 名代表是由董事会聘请外部专才加入,这样的结构看似合理也能够相互制衡,基本上就是形成了三个集团相互组成了新院理事会,表面看起来院方代表比董事会多一人,但是这结构里还有另外6人(所谓社会专才)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这6人基本上必需是具备一定的学术专业和不受外力影响的人士才能够在当院方和董事部发生矛盾时扮演绝对的关键角色。

但是问题在于,操作遴选6名专业人士的权力不应该是由董事部委派,因为董事部所选出来的6名社会专才,很可能只有主席一人就决定了6位人选,这样这6人也很可能是一面倒向董事会的6人,这对新院行政部来说是很不公平的。今天新院行政部要跳出来告知社会,其实说明了新院理事会组成,内部就存在着遴选第三制衡势力的机制中出现了瑕疵。

独中工委遴选也面临同样问题

另外,新纪元学院院长柯嘉逊在媒体公开表示,没被委为下一届独中工委会委员,其中独中工委会委员组成方式也类似于新院理事会的组成方式,不具透明度。独中工委会委员的组成也是由董事会和董总行政秘书处,另外再聘请社会各专才三方势力组成独中工委会。

柯嘉逊说没被委为下一届委员,董事会便说没有人提名他,这里面便出现了遴选机制的问题,除了董事会与行政秘书处双方代表为当然委员,其它专才的名单是谁提名?是董事会?还是行政秘书处?是谁提呈最后的名单?又是谁有权力决定哪一些专才适合进入成为独中工委会的委员?独中校长和老师在独中工委会又扮演甚么样的角色?在这委员会的组成中,独中校长和教师可有推派委员的权力?

这些问题其实都一直存在这不透明的遴选机制里。如果依柯嘉逊在媒体上所言,曾在工委会里多次批评董总行政秘书处主任不珍惜行政部的学术人员一事看来,柯嘉逊是董事会和行政秘书处两边都不讨好的人,所以在遴选新一届名单内出局了。

上述两个理事会邻选制度的瑕疵,事实上是种下今天新纪元理事会矛盾的因素之一。分工与制衡中,第三势力的临选操作不应该是由行政部或董事部来提呈和决定人选,这样才能更客观的引进社会专才加入理事会,并且也更加的超然与独立,在董事部与行政部发生摩擦时,可以扮演关键重要的角色,而不会一面的倒向一方。华教在迎接未来的挑战中,需要更清楚的分工与相互制衡的民主制度,各单位严守本份并相互制衡,才不会因为人事的变动而造成纷乱。

文告3

新纪元学院院长柯嘉逊博士文告
2008年6月18日

新纪元学院的大学理念与校园民主
近日发生在新纪元学院理事会的争议,引发华社与华教人士的关心,并有人发出华教内部人事问题应内部解决的声音,吁请学院行政学术层和董理事会管理层双造进行内部协商。我认为,这种看法跟国内外高等教育院校的大学理念不合,跟本院创校的民主办学理念与多元开放的校园文化也不能一致,故发表文告如下:

1. 发展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华文教育体系是华社共同的心愿。基于“多元开放,成人成才;源自社会,回馈社会”的办学理念,以及学术自由与学生自治的办学承诺,我认为,关系华文高等教育的新纪元学院要办成一所甚么样的大学,以及新纪元学院的校园发展计划,这两件涉及华社公共利益的大事情,都有必要进行广泛讨论,而不是内部协商来解决。
我再次呼吁,华社可以召开公共论坛深入探讨华文大学怎么办的问题,而新纪元学院董理事会的领导层则有必要公布雪邦校园合约计划的细节,召开扩大的华教团体会议或论坛,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2. 由上而下的指导方式与不透明的权威管理方式,违背华文教育运动的包容性而非排他性的传统原则,跟新纪元学院的民主校园的理念也是南辕北辙的。
列席理事会议与人事聘任权问题实际代表了新纪元学院的在管理层中说话的权利。新院行政与学术主管们认为列不列席会议,正是代表校园民主参与和学术自由的原则是否能在院方管理层中有效贯彻的指标,否则新纪元学院的行政与学术主管都将沦为报告业务的执行人员了。我们希望华社舆论不要模糊争论的问题焦点,而应该共同关心并期待新纪元学院迈向大学发展之路的学术自由与落实民主参与的理念。
3. 作为华文高等教育的新纪元学院的院长,我有责任与义务引领新院朝向世界级的民办大学的目标迈进,为新纪元大学的理念与落实鞠躬尽瘁。
从1983年起,我就已担任独中工委会委员,为独中教育及统考文凭的承认做了一些工作。现在却从独中工委会除名。
从申办新纪元学院那天起,到现在担任了八年的院长,我有幸得到这群行政与学术主管同仁的信任与支持,陪着我和新院一起长大茁壮。
个人虽对每年一聘,即将在年底届满的短期合约颇有忧心,但是,我深信只要新院能继续秉承民主开放的理念和校园文化,将有助于将新院发展成一所学术自主与校园自治的大学。

文告2

新纪元学院院长柯嘉逊博士文告
2008-6-15

华教运动是包容性不是排他性

新纪元学院院长柯嘉逊博士针对理事长叶新田“要求主管退席是照章行事”的说法,认为是排他性而非包容性的,不符华教运动的传统精神。新纪元学院今天的建设、发展和成绩是由三个因素造就的:

●包容性:从林晃升时代已经确立华教运动的包容性精神;
●民主参与的管理方式;
●行政和学术主管的专业素质和献身精神。

我们认为华教运动的高等学府必须容纳更多的学术人员,以壮大新纪元学院的发展,迈向大学之路。请问,现在的理事会中有多少位学术人员?
基于推测“泄漏”雪邦校地内情而拒绝十四位学术和行政主管列席理事会议,是“未审先判”的作法,是不公平不合理的作法,让十四位主管背上“泄漏”的罪名。这是甚么法治精神?

我必须进一步指出叶主席和法律顾问饶仁毅的错误:

1. 以“规章主义”排除行政和学术人员的参与

我认为叶主席和饶仁毅已经错误诠释规章的精神。

法律顾问对规章的解释应该以对新纪元学院最有利的角度解读,但是饶氏和叶主席把现在新纪元学院的操作“不符合规章”,是“人治而非法治”,已经陷入对规章盲目膜拜的“物神主义”(Fetishism)。新纪元学院这十年的运作难道不合法吗?
我质问叶主席为甚么让一个已经失去执业资格的“律师”出任法律顾问?
而正式聘请的学术主任和行政主任不被允许列席会议,却让一个没有执业资格的律师出席会议,这是甚么标准?

2. 建立人事小组的合法性在哪里?

我认为十四位学术和行政主管的“告社会大众书”,是维护院长负责制的“权责完整性”。

从法令角度,首先,根据新纪元学院理事会规章第23(2)和23(5)条,院长是学院的首席执行员,是学院行政和学术的最高负责人;

此外,“1996年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法令”第33条,赋予首席执行员监督学院的教务、行政、日常事务、福利、纪律的事务。

法律第37条进一步指明,假如首席执行员无法执行法律赋予的任务,他必须向总注册官作出解释。

这意味着,不是理事会或理事长向总注册官负责,而是院长。

学院理事会规章第16条的(a)到(j)项都包含在第33条的列明的事项里面,意味着院长有充分的职权执行理事会的权力、也就是理事会管理规章的第16条。遵照这条规章,院长具有征聘所有学术与行政人员的实权。理事会管理规章第23(5)也赋予院长对学院的所有事务执行其监督权。

由以上法治观点来看,叶主席指责我“剥夺他的签署人事任命权”是不能成立的。


3. 董事会和理事会最主要角色和迫切性的角色是甚么?

我认为董理事会必须对学院的规划发展负起责任。

从叶主席接任以来,雪邦的计划没有进展,也没有充分的讨论。行政管理层对学院的发展计划提出“城市校园”概念和其它替代方案,我曾在会议上多次要求讨论,没有获得重视。

文告1

新紀元學院行政與學術主管告社會大眾書


2008
614日啟

董教總新紀元學院行政與學術主管對學院第四屆理事會理事長葉新田博士在今天早上 (614) 第三次理事會上要求所有向來都列席會議的行政與各學系系主任全體退席,不得與會。對葉理事長的這項決定,我們各部門主管都一致認為茲事體大,有必要向華社交待並說明事件的來龍去脈,故發表文告如下

1. 今天的這起突發事件或導因於2008411日第二次理事會議上,葉理事長執意與通過所謂新紀元學院人力資源徵聘小組的議案,最終因院長及各部門主管的反對而擱置。按照理事長的本意,以後院方行政與學術高層主管與職員的辭退與聘請一概由小組負責,完全推翻了新院創校十年以來由作為新院首席行政與學術首長的院長負責制的傳統。而今天會議的議案之一,就是“新紀元學院管理規章第16條的執行與貫徹”,這一條規章內容就包括了“聘請,提升及管理本學院之行政人員,講師及職工”。

2. 眾所周知,華教運動靠的是華社上下一心的群眾參與,一致反對官方不合理的教育法令和政策的社會教育運動,這是從林晃升到郭全強先生的時代,都不曾違背過的珍貴傳統。今天,以葉新田為首的董總領導竟然阻止所有新紀元學院的行政與學術主管出席理事會議,意味著從此以後學院的行政與學術事務不再由學院的相關主管負責,而是受命與執行理事長與理事會的指示與吩咐。我們認為,這勢必威脅與傷害到新紀元學院作為高等教育學府的學術獨立性與行政自主性的原則。

3. 從葉新田在董總成立人力資源小組和財務小組等事件上,迫使當時的董總首席行政主任莫泰熙先生的離退,同時造成董總與獨中工委會多位行政主任與學科秘書的相繼離職,對獨中教育與教改工作的影響與負面作用,已為關注華教運動的各界人士所周知。對此,我們深以為惕,不希望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新紀元學院。

4. 這一連串的事件,已經對獨中與新紀元學院的華文教育造成極大的威脅與傷害。我們一致認為,作為華教最高領導人的葉新田理事長,由於他獨斷獨行,不遵重華教運動歷來上下一心,全體參與的珍貴傳統,以及拒絕專業學術與行政人員共同參與及建設華文教育的決策與規劃工作,嚴重破壞華教工作夥伴的和諧關係,故應對這一連串事件負起最大責任。

作為新紀元學院各行政與學術主管,我們對本院的學生與教師負有最大責任。為確保新紀元學院的獨立性與全院師生的利益,我們將一致堅守崗位,嚴拒葉理事長獨斷的行徑,為華文高等教育的堡壘做忠貞的捍衛。